誰說男人不懂女人心?且看金獎導演關錦鵬電影中的「女性世界」
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影院外,關錦鵬導演雙手扶腰,仰著頭從轉播電視看自己影展的最後一個作品《阮玲玉》,不禁用溫和的聲音讚歎道:「Maggie(張曼玉)當時真係風華正茂」。
香港導演關錦鵬出席個人影展映後談(左),資深影評人家明主持(右)(全媒體記者楊新雨攝)
著名金像、金馬獎「雙料」導演關錦鵬近日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個人影展,重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6部打動人心的香港經典電影《胭脂扣》、《紅玫瑰白玫瑰》、《阮玲玉》等,並出席導演映後談。
關錦鵬影展海報(香港藝術中心官網)
對「女人戲」的堅持
關錦鵬以拍攝「女人戲」出名,從30歲的處女作《女人心》開始,到60歲拍攝的《八個女人一台戲》,除了電影《藍宇》是以同性戀為主題,其餘所有作品均為女性題材,這樣一種對「女人戲」的堅持到底源自何處?
導演回答說是激情,「沒有對一個主題足夠的激情,是不可以一輩子堅持去拍攝同一主題電影的」。關錦鵬創作的激情則源於對女性深深的敬佩,他認為女性是既纖細,又擁有足夠硬度的。曾有生過小孩的女性友人告訴他自然分娩的過程:
女性的堅強與硬度也體現在關錦鵬的作品中,像《人在紐約》中斯琴高娃飾演的內地女子趙紅,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她與從小出生並長於美國的丈夫,爭執不下是否應把在「文革」中受難的母親,接來與自己同住。張艾嘉出演的台灣演員黃雄屏雖已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,卻難以躋身美國舞台被美國人接受自己的表演風格,還有張曼玉扮演的香港移民李鳳嬌,雖精於商技,個性獨立,可是難以向父母啟齒自己的性取向。因緣際會在他鄉紐約相遇相知的三人,雖掙扎於各自的問題,但是從未放棄,她們徹夜把酒言歡,摔碎空酒瓶,依然開開心心面對紐約的朝陽。
張曼玉、斯琴高娃、張艾嘉飾演的電影《人在紐約》(電影截圖)
不光是對這三位女性「堅強」淋漓盡致的刻畫,關錦鵬對女性情感細膩且多元的把握非常準確,導演講:「我作為男人卻不願只以男性角度去對待事情,很多時候我更願意貼近女性來思考一些細微的感受」,這與關錦鵬的成長經歷有著分不開的關係。由於父親的早逝,關錦鵬見到母親代替父親的責任養家,做兩份工作日夜操勞,「我作為長子,接下來有四弟妹,所以我不僅是大哥,也需要做會洗衣做飯的“大姐”」,正是由於做“大姐”的體驗,讓關錦鵬有機會不單以一個男性的角度去思考事情。
有影迷問關錦鵬為什麼選擇堅持拍「女人戲」,關錦鵬答他認為拍電影要想拍得好,應該拍攝自己最擅長的東西,講述自己最想說出的故事,而這比告訴別人他可以拍不同類型的電影更重要。關導還打趣道:「公司有一部關於賭俠的電影要拍,我說去找王晶啦」引得台下一片笑聲。
《八個女人一台戲》劇照(甲上娛樂提供)
過去13年,關錦鵬沒有拍攝新片,只是做電影監製,包括為趙薇的處女作《致青春》擔任監製。時隔多年重回香港拍攝《八個女人一台戲》,匯聚了鄭秀文,梁詠琪,還有趙雅芝等香港一眾女星,以香港文化地標大會堂為中心,講述用盡心機、勾心鬥角、爾虞我詐、女人之間的鬥爭。
根據香港政府公布的精神健康普查,700多萬人口當中,約100萬人出現焦慮、抑鬱等一般精神問題,嚴重精神病患者亦占人口的2.5%,即近20萬人。面對這一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,香港新生代電影人如黃進和羅耀輝,分別拍攝出反映社會大眾漠視躁鬱症患者的《一念無明》,及展現認知障礙患者生活的《幸運是我》。
(文:全媒體記者楊新雨)
往期精選